2011年 ◆12月29日,自治区高校工委副书记秦敬德到澄碧校区扩建工程现场检查指导工作。 ◆12月27日,澄碧校区扩建工程 “三通一平”项目正式动工。 ◆12月26日,学院成立澄碧校区扩建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一个办公室和七个工作组。 ◆12月14日,澄碧校区扩建工程“三通一平”开标,其中 I标段的中标单位是桂林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II标段的中标单位是核工业金华建设工程公司。 ◆11月21日,学院召开党委会,再次就澄碧校区扩建工程一期单体建筑设计问题进行讨论。 ◆8月27日,学院召开党委会,研究澄碧校区扩建工程一期规划设计问题,决定适当调整总平布局,要求“三通一平”做到土方挖填平衡,适当调整建筑风格和色彩。 ◆8月5日,学院召开党委会,审议澄碧校区扩建工程一期单体建筑设计问题。对校区主干道及建筑标高以及单体建筑的风格、造型、色彩和平面布局提出了调整的原则。 ◆6月24日,学院召开党委会,审定澄碧校区扩建工程一期“三通一平”、单体建筑及附属设施设计单位和“三通一平”工程施工招标代理。 ◆5月18日,澄碧校区扩建工程一期单体建筑及附属设施设计(整体建筑风格)经党委会讨论通过。( 会议纪要〔2011〕4期) ◆5月5日,中共百色市委、市人民政府召开百色学院澄碧校区扩建工程项目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检查学院澄碧校区扩建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 ◆4月27日,百色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同意澄碧校区扩建工程“三通一平”报建备案。 ◆4月1日,澄碧校区扩建工程一期“三通一平”施工设计图纸通过审查。 ◆3月23日,澄碧校区扩建工程一期单体建筑及附属设施设计招标确定北京中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中标。 ◆3月2日,学院召开党委会,听取澄碧校区扩建工程一期“三通一平”设计单位汇报施工图设计情况,要求大门广场回填土基本下沉稳定后,结合广场景观设计埋涵管连接中心水体;科学论证强电、弱电的埋设问题,使其不存在互相干扰现象。 ◆1月17日,澄碧校区扩建工程一期“三通一平”设计单位汇报初步设计方案(解决道路、土石方、水电、大门广场等问题)经党委会讨论通过。(会议纪要〔2011〕2期) ◆1月7日,澄碧校区扩建工程一期施工监理招标确定广州市城市建设工程监理公司中标。 ◆1月4日,澄碧校区扩建工程一期“三通一平”设计单位初步设计方案(调整北面学生公寓布置,取消后山道路;中心水体标高降低至164.5米,坝顶标高为171米)经党委会讨论通过。(会议纪要〔2011〕1期)
2010年 ◆11月18日,澄碧校区扩建工程正式启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荣仕星出席庆典仪式并宣布百色学院澄碧校区扩建工程项目正式启动。自治区副主席李康发来贺信。 ◆11月12日,市委副书记、秘书长黄志伟到我院检查澄碧校区扩建工程启动仪式筹备工作情况。 ◆11月3日,澄碧校区扩建工程一期“三通一平”设计招标确定广西大学设计研究院中标。 ◆10月15日,澄碧校区扩建工程一期地质勘察项目招标确定建材桂林地质工程勘察院中标。 ◆10月12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正东在百色学院组织召开百色学院建设与发展工作会议,听取百色学院关于澄碧校区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和筹建百色大学的情况汇报,并对下一步工作作了部署。 ◆9月2日,市委副书记、秘书长黄志伟主持召开百色学院澄碧校区扩建工程项目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研究解决学院澄碧校区扩建工程项目前期工作遇到的相关问题。 ◆8月9日,市委副书记、秘书长黄志伟主持召开百色学院澄碧校区扩建工程项目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 ◆6月29日,百色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复同意《百色学院澄碧校区一期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百发改社会〔2010〕55号)。 ◆6月23日,市委副书记、秘书长黄志伟组织召开百色学院澄碧校区扩建工程项目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6月6日,中共百色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百色学院澄碧校区扩建工程项目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中共百色市委副书记、秘书长黄志伟和百色学院党委书记周炳群担任。 ◆5月12日,百色市环境?;ぞ峙赐狻栋偕г撼伪绦G┙ㄏ钅炕肪秤跋毂ǜ媸椤罚ò倩饭茏帧?010〕65号)。 ◆5月6日,百色市水利局批复同意《百色学院澄碧校区扩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百水水?!?010〕13号)。 ◆3月11日,百色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颁发澄碧校区扩建工程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地字第45100120100050号)。
2009年
◆11月19日,百色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复同意《关于百色学院澄碧校区扩建项目立项的申请》(百发改社会〔2009〕75号)。
2008年
◆10月27日,市委书记刘正东主持召开百色学院工作情况汇报会,研究解决百色学院建设发展的有关问题?;嵋樵蛲饪⒔ㄉ璩伪绦G?。
2006年
◆5月22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批复《 百色学院澄碧校区扩建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同意备案(桂国土资地灾害备〔2006〕111号)。